植筋是一種應用廣泛的建筑結構加固方式,其施工流程需要嚴格遵循規范以確保結構的穩固和安全。本文將介紹植筋加固施工的常規流程,以供參考。

1.定位放線:根據設計要求并使用探測儀來確定植筋孔的準確位置。這一步驟尤其重要,因為準確的定位將直接影響加固的效果。需要注意的是,鉆孔位置可以適當調整以避開原結構鋼筋,但通常應在4d(d為孔徑)范圍內。
2.鉆孔:鉆孔宜采用沖擊電錘,也可用水鉆成孔,鉆孔直徑d+4-8mm,錨固長度20d,均能保證所植鋼筋達到屈服直至拔斷。在這個過程中,要特別小心,以避免破壞原混凝土構件的結構,同時確保不會損壞原有的主筋和其他受力鋼筋。成孔后,孔壁必須保持完整,無裂縫、蜂窩或孔道。
3.清孔:清潔孔內,首先用潔凈無油的壓縮空氣或手動吹氣筒清除孔內粉塵,然后用毛刷進行清孔,反復進行3次清理。
4.鋼筋表面處理:對鋼筋表面進行清理,特別是鋼筋錨固端。使用鋼絲刷或鋼絲球將鋼筋表面的鐵銹和污垢清理干凈,然后用酒精或丙酮進行清洗。確保鋼筋表面干凈以提供最佳的粘結效果。
5.注膠:將植筋膠放入專用的植筋膠槍中,注入到孔中,并排出氣泡,以確保膠層充實。植筋膠注膠量以插入鋼筋后有少量膠液溢出為宜。
6.植筋:將鋼筋插入注有植筋膠的孔內,確保插入到孔底。要確保鋼筋與水泥混凝土面保持垂直,同時盡量使鋼筋處于孔的中心位置,以確保植筋膠均勻包裹鋼筋。如果發現孔內膠液未完全填滿孔,應使用膠槍補充植筋膠,以確保滿足設計的鋼筋錨固要求。
7.固化養護:植筋在常溫、低溫下均可正常固化,但要確保固化前不受擾動。通常情況下,植筋膠在15℃時需要約48小時才能完全固化。在這期間,不要對其施加過度的力學作用,同時要避免雜質進入植筋膠,以免影響粘結效果。現場抽樣檢驗通常應在72小時后進行。
8.質量檢驗:植筋加固的質量檢驗通常使用拉拔試驗,以評估植筋的粘結力。用分級加載至鋼筋強度的標準值,可以使檢測結果較為直觀。
在進行植筋加固工程時,確保施工人員具備必要的專業知識和經驗,嚴格按照設計要求操作,以獲得最佳的加固效果。結構加固工作是保障建筑物結構完整性和安全性的關鍵步驟,它可以讓老舊建筑煥發新生,為人們提供更安全、更可持續的居住和工作環境。

